每次規劃露營行程,最讓我頭疼的就是餐點準備。露營不像在家裡,有現成的廚房設備和齊全的食材;在戶外,一切都得精打細算。
首先,必須考量到食材的保鮮問題,特別是夏天,稍不注意就可能導致食材變質。
而空間有限,我得想辦法把所有食材和調味料壓縮到幾個保冷袋裡,還要確保東西不會在路途中洩漏。再來是菜色的選擇,既要簡單易煮,又要符合大家的口味,才能在戶外快速完成一道美味的料理。
在有限的水源下清洗食材和餐具,也讓我得更加注意用水的節省。
以前光是備料,大概超市就買扛一堆東西回來,真的非常辛苦,這次的露營人數比之前多,大概3個家庭的人次,雖然食材可以分散給大家準備,但是事前處理(切菜,清洗)真的很繁瑣
所以這次大家決定直接用現成的料理包來處理,第一選擇就是火鍋啦;畢竟火鍋只要把東西放進去煮一煮就好,非常簡單,不用過腦,但是湯頭這件事就真的很看功力,所以就上網做了一些功課,發現可以滿足10人以上的鍋物,踏輕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在很多平臺上面看到這個品牌的踏輕鍋物料理,讓我非常好奇,他有四道別出心裁的鴨式火鍋,有胡椒鴨、麻辣鴨、薑母鴨、洋蔥鴨,這幾道料理是外面鍋物店比較看不到的料理,除了冬天必備的薑母鴨外,其他都是很具特色的鍋物料理。
我特地上網做了一些功課,想看看其他人對這個品牌的試吃評比。瀏覽了不少部落客和食評家的文章後,我發現大家對踏輕的評價相當一致。
許多人都提到他們的湯底特別,冬天吃真的非常適合,而且不會過於油膩,這讓人即使吃完一整鍋,也不會感到負擔。而且,食材的新鮮度是大家稱讚的重點,尤其是鴨肉和自己買的蔬菜搭配,讓鍋物吃起來更有層次。也有人提到踏輕的湯頭有種自然的甘甜,這來自於食材本身的原味,而非依賴過多的調味料。這些評比讓我下定決心,就是他啦,這次兩天一夜的露營料理就是踏輕啦!
這次我選擇的就是胡椒鴨跟洋蔥鴨,感覺是最符合大家口味,所以只要再準備一些蔬菜,就可以快速搞定啦。
這次露營的地點選擇在南投埔里足跡民宿,外面有一個很大的露營廣場,整個環境都非常好,而且重點是沒有討厭的小黑蚊,就非常大推,而且帳篷用品,都已經架好,老闆服務真的很好
南投埔里足跡民宿相關聯繫方式
地址: 545南投縣埔里鎮福長路12巷75號
預約住宿電話: 0921 313 067
在露營的當天,我負責準備餐具,朋友則在一旁幫忙處理份量極大的洋蔥鴨,說真的,料理一定要看使用說明,一定要先解凍,不然我看屠龍刀也劈不開這個厚實的鴨肉。
看看這個分量,我已經用了10人份的鍋子了,還是滿出來了,都比小朋友臉還要大,這邊我們少做一件事,解凍後應該要先將整隻鴨都拆解好再煮,整隻鴨下去煮太不明智瞭,光是等水滾,大家可能就要餓肚子了。
所以加熱到一半後,感覺鴨肉沒那麼硬,就放到砧板二次處理,不然烹煮太費時了
洋蔥鴨的份量真的沒話說,應該是鍋物中的巨無霸了,果然就如官網說的,整隻鴨下去調理,真心不騙。
大家坐在一旁圍成一圈,看著鍋裡的湯頭逐漸變得濃郁。一位朋友忍不住偷喝了一口湯,立刻露出滿足的笑容,直呼「這味道絕對是今天的露營之王!」
露營的樂趣不只是享受美景,更是在這樣的互動中增添了無限的回憶。當香噴噴的洋蔥鴨上桌時,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舀了一碗,熱呼呼的湯頭暖入心脾,這一刻,我想,露營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。
來做一個踏輕洋蔥鴨的簡單評比吧
露營中餐-踏輕洋蔥鴨調理包
**外觀**
洋蔥鴨的調理包打開後,搭配一整隻的鴨肉,湯底有一股濃郁的洋蔥甜香。湯的顏色偏金黃,洋蔥的味道小朋友也可以接受。
**鴨肉份量**
鴨肉份量豐富且厚實,每一片鴨肉都充分吸收了洋蔥的自然甜味,肉質細緻多汁,輕輕一咬,豐富的肉汁和,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更特別的是,踏輕將鴨肉處理得剛好,不僅軟嫩且不失彈性,,湯汁浸潤其中,整個口感層次瞬間升級。
**湯頭口感**
湯頭非常柔和,洋蔥的甜味自然地融入湯底,帶來一種舒適的甘甜感,溫潤而不膩口,讓人不知不覺就喝了好幾碗。
**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**
推薦搭配蓮藕、甜玉米和菠菜,這些食材的甜味與洋蔥湯底搭配起來是絕配。飲料方面,建議搭配檸檬水,既能解膩又能增添一絲清爽感。
第二天的中餐一樣是搬出踏輕另一個推薦鍋物-胡椒鴨,有了昨天的經驗,這次退冰後,有先稍微分解整隻鴨下去煮,畢竟人總是要有學習能力的啦XD
說實話,這鍋胡椒鴨的胡椒味真的相當濃郁,煮的時候香氣一飄散出去,連隔壁帳篷的朋友都紛紛探頭過來,好奇我們到底煮了什麼料理。當湯鍋滾開時,陣陣辛香帶著暖意撲鼻而來,朋友們調侃說,這鍋胡椒鴨恐怕成了整個營地的「香氣宣傳大使」。
當我們終於盛上一碗熱騰騰的胡椒鴨湯,那辛辣卻不嗆口的胡椒味迅速在舌尖散開,每一口都是享受,這樣的香氣和滋味,應該要再把這道胡椒鴨列入菜單,甚至可能吸引更多朋友一起來享用。
露營中餐-踏輕胡椒鴨調理包
**外觀**
胡椒鴨調理包打開後,整隻鴨的份量就是巨大,真的很適合露營大家圍爐一起吃,一餐就可以馬上腳絕。湯底的顏色清澈,帶著淡淡的琥珀色,透著一股溫潤的胡椒香。
**鴨肉份量**
鴨肉的份量相當大方,肉質鮮嫩,煮得剛剛好,不會過老,胡椒的香味與鴨肉的自然甘甜完美融合。
**湯頭口感**
湯頭清爽而不過於厚重,胡椒的辛辣恰到好處,溫暖而不嗆,但是辣度的感覺因人而異,可能有的人會覺得稍辣,整體口感很適合冬天圍爐。
**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**
建議搭配高麗菜和金針菇,這類蔬菜的清甜能中和胡椒的辛香。飲料的部分,推薦搭配一杯清香的烏龍茶,讓整體風味更加清新。
踏輕鍋物線上購物網站:
https://donzdonz.com/COMPLEX/PEPPERDUCK
這次的露營旅程,讓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與美食結合的那份純粹與滿足。洋蔥鴨和胡椒鴨這兩道鍋物,絕對是這趟露營的亮點。洋蔥鴨帶來的自然甜味,讓每一口鴨肉都充滿溫潤的滋味,溫和卻令人難忘;而胡椒鴨的濃郁辛香則為整個營地增添了熱鬧的氣氛,那種隨風飄散的香氣,路過的營友應該都非常羨慕我們。
這次和朋友們一起到南投露營,一邊享受暖呼呼的火鍋,一邊聊著天,笑聲和濃濃的湯香交織在一起,讓我明白露營的樂趣不僅僅在於美景,更在於與好友分享美味、共度美好時光的那種喜悅。這次露營,絕對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回憶,而這兩道鍋物,真的超值得,份量大,多人一起享用真的超劃算,省去備料的時間,也多了一些時間可以到處看看風景。期待下次露營,帶上更多美食,繼續這段美好的冒險。
踏輕胡椒鴨湯底試吃體驗露營一直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放鬆時刻,但要讓整趟旅程更愉快,能品嚐到美味的料理絕對是關鍵。想像一下,在微涼的山林夜晚,和親朋好友圍坐在帳篷旁,微風輕拂下,熱氣騰騰的鍋物飄散出誘人的香氣,這就是露營的真正樂趣。而**踏輕鍋物**正是讓這一刻變得完美的秘密武器!
為什麼說踏輕鍋物是露營的最佳選擇?首先,踏輕的調理包不僅方便攜帶,操作也超簡單,只需要熱水煮沸,就能迅速變成一鍋香氣四溢的美味火鍋。對於不想在營地花太多時間備料、卻又想享受豐盛餐點的你,踏輕鍋物無疑是最聰明的選擇。胡椒鴨的辛香溫暖,洋蔥鴨的甘甜入味,再加上麻辣鴨的濃烈刺激,無論你是偏愛清爽湯底還是重口味,都能在踏輕鍋物中找到心頭好。踏輕胡椒鴨口感如何調理
除此之外,踏輕鍋物選用的都是新鮮食材,湯頭濃郁卻不油膩,讓你在戶外用餐也能吃得健康又滿足。露營時,溫度往往會較低,而踏輕的胡椒鴨和薑母鴨特別適合寒冷的夜晚,喝上一口辛香四溢的湯,暖流瞬間從胃部蔓延至全身,給你滿滿的能量。更棒的是,這些鍋物湯底不需要額外調味,天然的食材就能帶出豐富的層次感,不僅滿足了味蕾,也減少了準備的麻煩。踏輕胡椒鴨適合露營食譜
踏輕鍋物讓你在露營時省去繁瑣的食材準備與烹飪步驟,只需短短幾分鐘,就能讓所有人享受美味的火鍋料理。當你在帳篷旁,一邊看著星空一邊品嚐這鍋熱氣騰騰的踏輕鍋物,保證這次露營的體驗將成為你記憶中最難忘的一次。不論是好友聚會還是家人共遊,踏輕鍋物都能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,讓歡笑與美食交織在一起。踏輕洋蔥鴨湯頭試吃評測
還在猶豫露營該帶什麼餐點嗎?立即選擇踏輕鍋物,讓你的露營之旅從此與眾不同,無論在哪裡,都能享受到如同餐廳般的頂級火鍋!現在就行動,為你的下次露營準備好這份滿滿幸福的美味吧!踏輕洋蔥鴨試吃口感分享
一年四季,涇渭分明,有著各自的獨特與美好,我也常常感念于春的生機勃勃、夏的熱情滿滿、冬的銀裝素裹,可細細想來,還是最愛秋天,最愛秋的云淡風輕,最愛秋的疊翠流金,最愛秋的碩果累累。 秋天,伴隨著一場又一場的秋雨,滌洗了大地上的燥亂與悶熱,讓天空像莊稼里的作物一般拔節升高,再用一片無垠的蔚藍緩慢填充,此時仰首觀望,只余下一片遼遠。在秋天,田野里一支支金黃色的麥穗彎下腰身,對著滋養它的大地深深鞠躬表達敬意,樹林中一只只臉色通紅的蘋果爭先恐后沖入大地,輕吻那個濕潤而遼闊的懷抱。在秋天,所有的關于愛的故事,都會在每一個隱秘的角落中被深情演繹。 秋天就是一個深情的季節,所有的被時光深藏在內心的感情,都會在秋天的寧靜與包容之中找到奔涌而出的一道門或是一扇窗,所有的被生活的瑣碎與蕪雜糾纏得無法平靜的心,都會在秋天的鼓點聲中重新排列。那些被情緒堵塞得日益逼仄的未來,也會在秋天的某一次遠行或是凝望之后變得開闊而明朗起來。 秋天不再是一個忙碌的季節,那些在理想道路上奔行如飛的人們,腳步會不自覺地松緩下來。秋天會提醒他們,等一等思想和靈魂吧,讓心靈的高度取代盲目的快速,人生才能真正登堂入室。 哲人一般的秋天還會見證每一個人的成長,也會幫助每一個有理想的人找到正確的方向。或許,愛上秋天,愛的不只是秋的本身,而是愛上了日益清晰的理想,只是愛上了愈加成熟的自己,只是愛上了久違卻又祈盼的一份靜謐心情。 秋天深處,隱藏著愛與自由,昭示著理想與方向。或許,正是因此,一個人與秋天的彼此深愛才會成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。 >>>更多美文:手機美文
不久前,我隨大陸旅游團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寶島臺灣。 盡管是寒冬時節,可臺灣島處于熱帶與亞熱帶的交界線,依然是萬里晴空、陽光燦爛。我們剛下飛機,一股熱浪撲面而來,頓時心里暖暖的。 我們從桃園機場到臺北市,一路青山綠樹,市容清潔,風景還不錯。不過,有一部分樓房顯得老舊低矮;還有一些樓房外墻面和陽臺邊留下淡淡的斑駁的漬水痕跡,也許是多年風雨造成的吧,我犯疑了。這,與我想象中的臺灣城市是整齊劃一、靚麗高大的建筑群產生了一定的反差,隨即詢問身旁的臺灣導游小楊。小楊告訴我:“這些樓屋都是五十年代、六十年代修建的,雖有點老舊,但其結構很好,防震的。因臺灣地處地震帶上,很注意結構設計問題,而且樓房的壽命一般要達到一百二十年的標準。”之后,我們游覽臺北市標志性建筑物101高樓,在高樓上俯瞰、飽覽臺北市多姿多彩秀麗的風光。 在旅游途中,我們坐在旅游車上,導游小楊還作了自我介紹,她說:“我是個研究生,畢業于臺中的一所大學,先在大學任教,后因喜歡導游工作考到旅游局當上了導游。我老家是中國大陸遼寧的,爺爺是國民黨黨員,姑奶奶是共產黨黨員。直到鄧小平先生在大陸搞改革開放后,他們一家骨肉分離幾十年后才回到大陸得到團聚,這是一家人的大喜事。相見時,我爺爺和姑奶奶哭了,我也哭了,一家人都哭了……真的,要感謝鄧爺爺啊!”她還說,:“2015年,習近平先生與馬英九先生在新加坡會晤,電視傳媒進行現場直播,兩位領導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,時間竟長達八十一分鐘 ,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看見了,世界人民看見了,這是歷史性的會見、歷史性的握手,這更是天下的大喜事……”此時,車上響起了游客的熱烈掌聲! 到臺中,我們來到向往已久的日月潭。游客擁擠,有中國的,外國的,人們排成長長的隊列似游龍一般,等待乘坐游船。人太多,隊列半天才能向前挪動一小步。“太慢了——”有人大聲叫嚷著。隨即,人群中嘀咕起來,大都是一些埋怨的話。此刻,小楊連忙跑過來,“大家別急,為了大家的安全,慢一點是必須的!因為每條游船都要嚴格按照所規定的載員人數乘船,上船后導游還要交代一些安全防范措施和相關規定,因此速度慢了一點……”這時游客才平靜了下來。接著,小楊給大家講了一個“打架石”的故事:“前幾年,因為來日月潭景區游覽觀光的游人很多,在景區的主要景點僅立有一塊紅色字體‘日月潭’的石碑,很是醒目誘人。料想不到,游客來到這塊石碑前的草坪后,就把石碑圍得緊緊的,為的是照張相留個影作紀念。由于人多,供不應求,有兩個等待不急的外國游客,一個白人,來自美國;一個黑人,來自南非。他們為爭搶最佳攝像背景,竟然互相埋怨對方擋住了自己的鏡頭,相互拉扯、沖撞,最后釀成了一場黑人與白人的打架事件……后來有人戲稱:日月潭有塊‘黑白打架石’,于是‘打架石’的故事就在百姓中傳開了,并流傳至今。‘打架石’的來歷就是這樣來的。”她說完,大家都笑了。最后,小楊說道:“現在好了,旅游部門為解決這一問題,分別在八個主要景點,按同樣的設計規格立了八塊石碑,加上原有的一塊總共有九塊,這是吉利的數字,久長久遠嘛!增添石碑以來,這九塊‘日月潭’石碑前,再沒有出現因擁擠拍照而打架的現象了。” 日月潭的水,真美。近看,晶瑩剔透,波光粼粼,好似少女風中飄逸的柔軟而溫潤的長裙;遠看,一碧萬頃,湛藍湛藍的,猶如巨大的藍寶石靜靜地鑲嵌在青山的懷抱。 我們不僅領略了日月潭的柔美,還感受到阿里山之壯美。 在臺中,我們游覽了臺灣大學“溪頭實驗林生態園”。進入園區,高大的柳杉,密密麻麻,覆蓋了山頭。越往里走,光線越暗,原來是柳杉生長密度過大。生態園的講解員告訴我們:“這里是臺大‘生態園’中的一個園區,名叫‘溪頭自然教育園區’。一八九五年,日本人侵占臺灣后,發現這里海拔一千一百五十多公尺,氣候適宜、土壤肥沃,生長著高聳入云的柳杉。這些柳杉,小的直徑四五十公分,大的六七十公分。于是,他們抓來臺灣當地的大批農民,強迫他們大量地砍伐柳杉,然后將這些杉木裝上一艘艘的大型船只,源源不斷地運到日本本土作造船和建筑材料,日本人就是這樣掠奪臺灣的資源……作孽啊,這些日本侵略者!”聽了他的話,大家露出了憤慨的表情。接著,講解員指著路邊當年留下的樹樁,大聲地說道“這——,就是日本侵略者的罪狀!”我們順著他的所指處,地面上一個個碩大的殘留樹樁,呈現在眼前,有的樹樁還完好遺留,有的依稀可辨,有的腐爛殆盡。隨后,我們急忙在“遺留樹樁”處留了影,主要是銘記這段歷史,記住侵略者罪行。 在臺南的高雄,我們參觀了“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”。初聽這名稱,特別是“打狗”一詞,覺得怪怪的,不思其義。后來,我們看了碑文,上面寫道:“郇和(史溫侯,Robert Swinhoe, 1836—1877)是英國在臺首任副領事及領事,在其任內,將領事據點由臺南移到淡水,再移至打狗……”原來“打狗”是一座柴山名稱而已。但是我們再看碑文:文中寫道:“郇和最著名不只是外交事業,還有他生物家的身份,在臺灣的公務之余,時常到處采集各種新的物種,到英國發表,許多臺灣物種命名即來自于他的姓氏Swihoe,如斯文豪氏赤蛙(Odorrana swinoana)、斯文豪氏攀蜥(Japalura swnhonis)、藍腹鷴(Lophara Swinhoii)等。知名的臺灣獼猴亦是他的貢獻,他將獼猴標本寄到大英博物館,經比對后發現為臺灣特有種,打狗柴山上的獼猴以此成為臺灣在國際舞臺的最佳代言人之一。” 在這里,碑文介紹了當時大英帝國設在臺灣的領事館,從臺南移到淺水再移至打狗柴山上的過程,同時還介紹總領事郇和除搞外交事務外,還對臺灣新物種進行收集。碑文中似乎在贊揚郇和總領事的貢獻,但我們如果冷靜地思考,十八世紀的大英帝國,以販賣鴉片幫助中國為名逼著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,掠奪了我國香港,這些慘痛的歷史難道我們會忘記嗎?郇和總領事的所謂收集“貢獻”或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啊?! 如果說夜市,高雄的“六合夜市”實在火爆,另有其特色,一條長長的寬敞的大街,一排排帳篷立在兩邊,店主在帳篷里買燒烤與食品,中間是行人道。步入夜市,香味襲來,食客擁擠,各種美食琳瑯滿目,使人眼花繚亂,什么燒烤魚、燒烤蝦、燒烤蟹、烤牛肉串、烤羊肉串、烤豬肉串,什么烏魚腱、鹽蒸蝦、海鮮粥、咸湯圓、花生粽、鹽酥雞、簡仔米糕、木瓜牛奶、魚肉丸子等等。成群的年輕人、中年人、老年人,還有小孩,他們在夜市里逍遙自在地漫游購買吃的。當然還有一對對穿著時髦的情侶,更為引人注目,他們手牽手去尋找自己喜歡的美食。當他們買到美食后,便帶著食品驅車前去高雄市有名的情侶河——愛河,到那里漫游,盡情地欣賞夜景,慢慢地品嘗美食。 值得一提的是,夜市里沿用的是十六兩稱,(1斤=16兩=600公克);而且夜市店沒有座位和餐桌,買了食品,擰著食品袋邊走邊吃,吃完后必須將空塑料袋和未吃完的殘留剰食均帶回住地丟垃圾桶里,街上禁止亂扔垃圾,否則要罰款的。 到屏東縣墾丁,見到墾丁有名的“貓鼻頭”景點,一座大山屹立在太平洋岸邊,山的頂部形似貓的鼻頭。我們站在“貓鼻頭”旁,腳下是懸崖峭壁,向下俯瞰,深藍色的海水卷起巨浪猛力地撞擊崖壁,發出雷鳴般響聲,泛起雪白的浪花。巨浪仿佛不知疲倦似的,一浪接一浪。往遠處看,哇!浩瀚的太平洋波濤滾滾、一望無際,此時此刻會令人產生許許多多的遐想。 旅游車從屏東縣到臺東縣、花蓮市,沿途大都靠近太平洋岸邊的公路行駛,我們不時會發現太平洋沿岸堆起一尊尊“三只腳巨石”,大小規格幾乎一樣,這是咋回事?問了小楊導游才知道:這三只腳的巨石,是臺灣人為了防御太平洋巨浪對陸地岸邊的沖擊而磊集的,特別是臺風季節,巨浪襲來,能緩沖和降低其強大的沖擊力,對陸地起很大的保護作用;它的名稱叫“削浪石”。聽了后,我們無不贊嘆臺灣人民抵御自然災害保護家園的智慧和能力。 旅游車經過花蓮市城區時,道路限速慢行,我們見到街道兩旁的幾群人,有站著的有坐著的,有的還處著拐杖,他們不停地向我們頻頻招手,有人還鼓掌。這是咋回事?他們又是什么人?接著小楊導游給我們解開了這個謎,他說:“這里是老兵住地,這些老兵都是跟隨老蔣從大陸來到臺灣的,退伍后進入”榮民工程處“。”榮民工程處“雖保留一些軍隊上的建制,但其任務是建筑工程。他們修筑公路、鐵路、機場、碼頭等。最著名的是修筑了工程艱巨的橫貫臺灣東西的魯太閣公路,這條公路的主要路段全長一九三公里(不含其它分支路段),公路興建在崇山峻嶺之間,穿越三千米以上的高峰就有十多座,跨越的河流九十多條。當時,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,如挖掘機、運輸機、壓路機之類,都是用較原始的工具,十字鎬、鐵錘、鐵鍬,官兵們胼手胝足、開山炸石,在危崖峭壁之間鑿出一條新路,歷時近十年公路才竣工通車。他們為臺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,然而,幾千老兵只剩下了三分之二,三分之一的為筑路而付出了寶貴的生命……”她還說,“如今留下來的老兵,已經八九十歲了,年齡最小的已有八十二,最大的有九十七八。但是,你們知道嗎?這些老兵,有一部分沒結婚成家哩。原因是,那時戰爭剛結束,大批士兵涌入臺灣,當時造成男人多,女人少,比例失調,找不到對象,二是他們長期忙于野外勞作,奔走東西南北,軍人嘛,一個命令下來叫你走,卷起鋪蓋行李就走了,無暇找對象……后來,這些老兵回大陸探親,有的見到了親人,有的見不到親人只在其墳前供上祭品,燒香燒紙就返回了……現在,這一部分老兵雖然有政府發放的養老金,醫療保障金,但他們依然是個孤單的人,一個孤獨的老頭……”聽完小楊導游的話,車上的人頓時安靜下來,我抬頭一看,許多人都在暗暗地擦淚水,此時我的眼角也濕潤了。 突然,大家不約而同地向窗外同胞老兵連連招手示意,祝福他們。有人還大聲地說:“老鄉——,再見——!” …… 旅游結束。回大陸的飛機升空了,我依靠著機窗默默地遙望慢慢遠去的寶島臺灣,漸漸地我的視線模糊起來,但眼前卻浮現出101高樓、日月潭、阿里山、六合夜市、殘留樹樁、使館碑文、削浪石、孤獨老人的影像,還想起了小楊導游所講的一些故事。 >>>更多美文:生活隨筆
“阿婆,這個字怎么念呀。”“我的乖囡囡,這兩個字讀‘中國’。囡囡要記住你是中國人,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愛祖國。” 小時候的我,和阿婆生活在一起,因為生活所迫,母親在生下我不久就與父親一起趕回城市中工作,因此小時候的我對他們并沒有很大印象。我是被阿婆帶大的,阿婆教會我認字也言傳身教的告訴我一些做人的道理。 等到七歲時,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,我回到母親身邊上小學,阿婆因為不想離開生活了多年的小鎮就沒有和我們一起走。我還記得我離開的那天,阿婆站在院子里那棵桂花樹下,沖著我們漸漸遠去的車招手。一陣清風吹過,桂花撲棱棱落下…… 在離開小鎮的路上,陽光嫵媚著,慵懶得全身暖暖,閉上雙眼,似乎還能聞到空氣中傳來的桂花香。阿婆在的那個小鎮,很多人都喜歡在家里種一棵桂花樹,桂花,確實是惹人喜愛的一種植物。它素有“葉密千重綠,花開萬點黃”的美稱,入秋后各種植物開始衰敗,有的樹已經開始落葉,但是只有桂花,仍然生機盎然,涂了蠟似的小葉子,墨綠墨綠。綠葉叢中的金色小花朵發出陣陣幽香。宋朝詩人贊美桂花:“人間植物月中根,碧樹分敷散寶熏。自是莊嚴等金粟,不將妖艷比紅裙。”還有一首是這么寫的:“人間塵外,一種寒香蕊。疑是月娥天上醉,戲把黃云挼碎。”這些詩詞都是阿婆教我的,雖然我對它們的具體意思沒有太大印象,但是還是隱約記著阿婆告訴過我,它們都是形容桂花的。和阿婆一起生活的情節在那瞬間在腦海中一幕幕放映過。小鎮的桂花,小鎮的阿婆,是我永遠的牽掛。 城市中的繁華讓年少的我一時有些不適應,在小鎮時瘋慣了,在城市中卻有很多條條框框讓我生活的拘謹又別扭。有時候我真的很想回到小鎮,回到阿婆身邊,但是我也不舍得離開多年未見的父母,離開讓人眼花繚亂的都市生活。便只得在每年的春節和母親一起回去看望阿婆,阿婆的背一年比一年駝,耳朵一年比一年背,但她仍記得我愛吃她做的那些菜,每次我回去,定是滿滿的一桌等著我們。等到年過完,又是我們分別的時候,阿婆總是會往我兜里塞好吃的,讓我路上吃。我知道,那些都是別人來看望她送給她的,她舍不得吃等到我來了,就都塞給我。也不忘叮囑我:“囡囡,回城市里要聽爸爸媽媽的話,不要太淘氣,要好好學習。” 如今,阿婆已經離開很久了,但是回到那個小鎮,回到那棵桂花樹下,我還是會想起阿婆,想起她在樹下教我認字,想起她在樹下擇菜看著我在她旁邊繞著她轉圈玩的景象。 又是一年桂花開,阿婆,你看見了嗎? >>>更多美文:原創散文
迎著陽光成長 文/蔡涵羽 成長如同悠揚曲目,演奏著我的喜怒哀樂。我的成長和變化,滿溢著五彩繽紛。 ——題記 再回首 驀然回首,時間慢慢消逝,點點滴滴輕輕與你擦肩而過,荒蕪的時光終將一去不復返,相信每個人都渴望見到絢麗般的彩虹,都迫切地盼望取得成功的人生。 成長的歲月,總是默默地積累著一點一滴。但在這歲月里,總有彩虹前的狂風暴雨……“蝶,正因為經歷了破繭的痛苦才能光彩于人的飛舞在花間。鷹,正因為經歷了折翼的考驗才能激情地翱翔于藍天。”它告訴我們:生活、學習上的種種艱辛,只有經歷過挫折,才能走出有意義,有韻味的別具一格的那些成長歲月的旅程。 向夢想出發 推開那激情歲月的艱辛歷程的大門,尋找那詮釋心靈的鑰匙,讓那些平日里隨意的學習誓言,通通消除。用心踏入生命的高潮部分,規化好自己的方向,信心昂揚對待生命中的每一次競爭。相信那堅固的心防之門,不再永垂不朽,而是在夢想中璀璨怡人。讓心靈去擁抱陽光,用自己的真心去體會,忘記那驀然回首中種種荒蕪的時光,理好思緒,向著夢想奮勇前進吧! 水滴石穿 沖向那成功的人生之路,必然艱辛,在奮勇前進時,荊棘叢生,但是我們都要堅持不懈,努力拼搏,面對學習中的難題,要層層剖析,通過不斷地練習,讓一道道難題迎刃而解,多讀多練,持之以恒。哎!對自己以往的學習態度,要加以改進,取長補短,銜接好學習的知識點,不偏科,認真做好各科的筆記。 播下一個行動,便會收獲一種習慣;播下一種習慣,便會收獲一種性格;播下一種性格,便會收獲一種命運;讓我們用勤奮做帆,夢想做船,珍惜生命的每一天,駛向成功的彼岸! 在千千萬萬個奮斗的日日夜夜里,用我們的雙眼見證成長,用我們的雙耳聆聽成長的腳步。用真誠的心,健康的心態,迎著陽光,去收獲燦爛的明天吧! 在母愛中成長 文/田云紅 愛是陽光,愛是雨露;愛讓我們幸福,愛讓我們快樂。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,每個人都會得到來自父母、親友、老師、同學乃至陌生人的關心和幫助,這點點滴滴的關愛,就像一顆顆的種子播撒在我們的心田,有那么一天我們也會把愛的雨露播撒到整個世界。細心關懷是愛,嚴格要求也是愛;激情鼓勵是愛,默默支持也是愛;付出的是愛,回報的同樣也是愛。生活中,我們不斷獲得愛,我們也應該時常奉獻愛。 是誰給了我生命?是誰一直教導我、鼓勵我?是誰最關愛我、呵護我?是誰把我從失敗的漩渦口拉了回來?那是我最親愛的媽媽呀! 我母親有一張蘋果臉,一雙黑而明亮的眸子,烏黑的頭發,她是一個很漂亮的女人。過度的勞累使得年輕漂亮的母親額頭上不知不覺多了好幾道皺紋,頭發也漸漸變白了,望著她:那是一張慈祥的臉,讓我感到了生活的溫馨;那是一張疲憊的臉,讓我明白了生活的艱辛;那是一張充滿皺紋的臉,讓我感覺到時間的無情…… 媽媽的文憑不高,但她教育人的方式很有用。我讀五年級時,弟弟也讀小學二年級,那是一次全校的期中考,弟弟的語文考了滿分,他一放學就拿著試卷蹦蹦跳跳直往家里跑,一進門他想給媽媽一個驚喜,但什么也逃不過媽媽的“慧眼”。“寶貝兒,是不是取得好成績了呀?”弟弟很得意地點了點頭,媽媽摟著弟弟坐到沙發上說,“孩子,你還記得《蝸牛的獎杯》這課書嗎?蝸牛得到了獎杯,可它卻永遠失去了飛行的能力,寶貝兒,記住了‘謙虛使人進步,驕傲卻使人落后’。”弟弟聽了以后慚愧地低下了頭說:“媽媽,我明白了,驕傲不好,它會奪走我的100分。”我聽了以后也被震撼了。媽媽小學都沒有畢業卻能這樣做,我很為她感到自豪。媽媽,感謝您在我們得意忘形時的諄諄告誡。 媽媽也是一個堅強的女人,我上初一時她患上了好幾種病,可她從未清閑下來,再苦再累,干活勁不減以前。那是插秧的季節,她本來不可以弄水,可她堅持要去插秧,誰也沒攔得住她,而且一直堅持到活干完了才回來。那天是星期六,來到離家不遠處就看到媽媽站在家門口等著我回來,看到她那張憔悴的臉和消瘦的身子,我心如刀割。我飛快地跑到她的懷里失聲大哭了起來,可她卻硬著語氣說:“小傻瓜,哭啥呀,我不是好好的嗎?”我知道那時母親的心早已濕透了,可她不讓我察覺。每次我來上學時,她都會不厭其煩叮囑我注意身體,保護好自己,好好學習……直到我走遠了她才慢慢地回到家里。每次我偷偷地從一條小縫隙看著母親疲憊的身影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每次想到母親為我們任勞任怨,我就發誓一定要好好讀書,將來一定要報答她。 朝霞捧出了黎明,大地哺育了生靈,謝謝您,我親愛的母親! 音樂伴我成長 文/孫曉楠 各位父老,各位鄉親,大家好!吾乃孫家小女楠子是也,本姑娘年芳十四,沒心沒肺,愛美食,愛美男,更愛音樂,說來也奇怪,我老孫家這么多口人,沒有一個精通音律的,可是,也許是基因那個突變吧!我打小就對音樂特別感興趣,用我老母的話說,我一聽見音樂,就好比餓極了的老貓碰上耗子,恨不得沖上去把它咬碎了吞進肚子里。不管是聽歌還是唱歌,都是我很燦爛的愛好。 我覺得音樂這個東西,就好比一只被施了魔法的蝴蝶,它飛到哪里,熱情就灑到哪里,在這個形形色色的花花世界里,對音樂不上心的人應該少之又少吧。不會唱歌的呢,愛聽歌,不愛聽歌的呢,上天又給了一副極好的嗓子。音樂啊,等你真正了解它時,一定會讓你欲罷不能的。 我一直認為,音樂占據著人們心底最美好最絢爛的角落,那個角落一定是面朝大海,春暖花開,至少對于我來說。音樂的類型就好像人的性格,有的平易近人,多愁善感,有的活力四射,熱情奔放,所以說不同性格的人喜歡的音樂也就不同,比如我吧,這么奔放的一個人當然是喜歡搖滾風格的音樂啦,接下來就讓我逐一介紹吧。 柔情蜜意,抒情篇 啊哈,這個風格的音樂,可是“黛玉妹妹”們的最愛啦,青春期的小資嘛,總會有點似懂非懂的朦朧情感,俗語說得好“以歌消愁,愁似一江春水向東流”嘛,所以說,女生們總會在郁悶得發慌的時候,塞上耳機,調大音量,腦海里回響著一首一首抒情纏綿的音樂,比如李宥嘉的“說謊”,比如田馥甄的“寂寞寂寞就好”等等,數不勝數,有時候意到濃時,還會跟著吼上兩嗓子,把心里的情緒全部拋到九霄云外,可謂修身養性啊。抒情的歌曲,越聽越抒情。人有時候真的不用想太聽,安靜地坐著看著窗外,再放上幾首抒情歌曲,又何嘗不是一種情調呢?人活在世上真沒必要給自己太多負擔,有時候,把事情當成白開水那么簡單,會讓你覺得格外舒心。 放浪不羈,搖滾篇 一句話簡單明了:搖滾適合熱情簡單的人,在“古老”的中國,很多爸爸媽媽接受不了搖滾,比如我姨媽,她總是教育我,女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好,男生都喜歡淑女,一天到晚嘻嘻哈哈沒心沒肺腦袋上卡著個巴掌大耳機有什么用,要有點大家閨秀的風范……好吧,我真心無語了,拜托,現在是什么年代了!我要的是個性!個性好嗎?淑女什么的,傳統觀念什么的,都是過去式了!我畢生的偉大夢想,坐在一輛紅色敝篷跑車上,帶著耳機,穿過夕陽,穿過沙漠。感受風張狂地劃過臉頰的快感,啊!我蕩漾了……好吧,我一直都曉得,夢想不是說說就好,總有一天,我會憑借自己的努力,做那些我最想做的事!所以說青春不是拿來浪費的!沒有搖滾的話,同學,你的青春是給狗吃了嗎?青春需要搖!滾!需要帶上大大的耳機感受不安分的音符,在腦海里瘋狂地叫囂,于我而言,沒有搖滾的青春是不完整的。 音樂,本姑娘這輩子最想往的領域,總有一天,我會帶著自信,向你邁出最燦爛的一步。 分別與成長 文/陳佳榮 光陰如梭,悄然無聲地增長了我們的年齡,或許使我們真正成長的總是時光流逝背后那一次又一次的分別。 分別背后是成長,那年我10歲,是個三年級的小學生,看到學校內的住校生在校內很舒服,所以我也毅然從走讀變成了住校。就這樣我告別了媽媽住到了學校。在學校里,一開始,我很想媽媽,而且在其他住校生面前我好像什么也不會做,像疊被子,我疊得——不,我堆得簡直像一座山,而洗衣服,我洗得跟沒洗沒啥區別。那時我恨不得立即飛回家,但我選擇了尊重選擇,既然選擇了就一如既往地走下去。后來在舍友們的幫助下,有很多事我都能自理了。疊個好看的方塊形被子,洗干凈自己的衣服都不是什么難事啦,而且在住校期間我還培養了一大愛好——打籃球。我的成績也有了相應的提高,帶有陣痛的分別后的成長,不容忽視。 分別背后是成長,小學六年的時光悄然流逝,而我不得不跟母校、老師、朋友分別了。記得在畢業典禮上我因不舍而流下無盡的淚,心陣陣發痛。那時我的腦海中,講臺上老師們執著的身影還在閃現,講臺下我們的打鬧仍在眼前,而教室外校園中央那伴我們飄揚了六年的紅旗依然鮮艷。但分別卻在眼前。心中不舍,卻無力挽回,我恨分別,我怨時光匆匆,我痛跟他們告別,不過現在我對分別卻心懷感激,因為正是它讓我感知童年友誼的美好純潔,正是它讓我明白當初老師的循循善誘,也正是它為我的成長留下一份美好回憶,更重要的是因為它使我長大。 分別背后是成長…… 現在的我已經經歷了很多的分別,而這些分別的陣痛背后是我已經成長,但我相信以后的分別會更多,帶來的痛也會更多,因為我要長大,真正的長大。 成長的青春 文/郭夢梅 淌過涓涓細流的童年,人生便開始躁動個性的浪花,一朵朵一片片奔騰著青春的旋律。它的洶涌澎湃,它的桀驁不馴,時時拍擊著歲月的堤岸,搖晃著人生的航船。 開始,額頭上有了細細密密的小水痘,疼痛難耐卻暗自欣喜若狂,畢竟,十幾歲的青春,花一般的年齡,是我們一直向往的階段。翻開柜子低的衣褲,發現他們都不再合身,再看看那些款式和顏色,也都不再看得上眼;往院子里張望,以前那些形影不離的玩伴,再也看不見他們的身影……許多事都那么猝不及防,我來不及反映,我來不及挽留! 后來,放大了眼睛,開始窺探這個年紀里的故事,開始在這個故事里尋找自己的角色。彷徨地站在“米”字路口,即使有那么多的選擇,卻還是不知道該往哪走。多么向往前面的風景,多么好奇將要遇到的人或事,又畏懼這段前進的過程,猶如一只剛學會走路的小獅子,對不遠處的獵物垂涎欲滴,可又不敢嘗試著去追趕。是該無畏的往前奔跑,還是站在原地不動?渴望、欲望、迷茫、恐懼,復雜的心情就像被打翻的五味瓶。 這個時候,我們最需要的是有人能指引、帶領我們走寬闊、平坦的路。然而十幾歲的我們,有的只有那點桀驁不馴的倔強和不服輸的叛逆。走偏了父親所指的路,甩開了母親溫暖有力的手,毫不顧忌地沖向了自己選擇的方向。以為那里陽光明媚,花香四溢……哪知,摔了跤,疼得我們齜牙咧嘴!父親的巴掌狠狠地打在臉上,瞬間,臉上火辣辣的。眼淚在泛紅的眼眶里打轉,卻一直沒有掉下,喉嚨里像堵了一團東西,卡得連呼吸都覺得困難! 那張泛黃的寫字臺,鐫刻著我們一點一點的成長。靜靜地趴著,思索著所謂的青春譜寫的到底是一首什么旋律曲!看不到它的華美,聽不到它的動聽,也感覺不到它的絢麗多彩,更多的是老師的謾罵和責備。越是這樣越激起我們的叛逆,開始和她們吵,最后換來的是母親的眼淚和啜泣。我們本不想這樣,真的!多想得到老師的贊美,這樣我們就會奮發圖強;多想得到父親的理解,這樣我們就會低頭認錯;多想得到母親的安慰,這樣我們就不會孤單。他們怎會知道,我們是用一種另類的方式來引起他們的注意和關懷! 好想告訴他們:成長,需要傾聽。 十幾歲的青春,是寂寞的年齡。常常望著地上的螞蟻發呆。旁人認為,我們是在假裝成熟,而實際上,我們是無聊至極。只想找個真正走進自己內心的朋友,向他傾訴一切的不滿和無奈。或許只是太寂寞,才總是做出讓別人不解的事情。 好想告訴他們:成長,需要陪伴。 十幾歲的青春,是虛偽的年齡。我們強顏歡笑,對每個前來關心的朋友都笑著說“沒事”,然后又在沒人的地方悄悄流淚。從此,我們學會了假裝堅強。 好想告訴他們:成長,需要理解。 十幾歲的青春,是別人看不慣的年齡。奇裝異服,怪異發型,新奇語言,都讓人不解。“作死”這個詞,大多是罵我們沒事找事,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,非要找那刺激。是他們不太了解我們,我們只想引起別人的注意,僅此而已! 現在,經歷了二十多個春秋的我們,內心也開始成熟起來。漸漸地明白當初的莽撞和父母的心情。在青春成長的路上,我們不去想那些落寞和無奈,我們變得更加堅強。也許,這就是青春的成長!開始喜歡翻看以前的相冊和畢業留言,只因里面藏著一段美好的時光;開始理解父親那個巴掌的意義和母親眼淚后的失望;開始一頁一頁瀏覽以前的日記本,泛黃的紙張加上淡淡的淚痕,很有時間的厚重感。看著朝陽走成殘陽,突然有種淡淡的憂傷。也終于明白:18歲,其實我們不懂青春。我們把它當作一種資本,用揮霍生命來昭示它的存在;用夸夸其談來顯示它的魅力;用我行我素來證明它的灑脫……當飛花漸瘦,才如夢初醒! 成長路上的陽光 文/李玲濤 成長,這是一條坎坷而又充滿了芬香的道路,因為成長路上的陽光總是溫和的。 看,這道景很美 “哎呀,這頭發咋這么難梳呢?”我又發起了牢騷,也不知為什么,每次洗過頭后,我這束“馬尾”可難處理了,又長又多,說剪吧又舍不得,唉,坐在一旁織毛衣的媽媽聞聲而笑,她似乎有些“興災樂禍”:“看吧,叫你剪你又不剪,現在又怨誰呢?”“我不,才舍不得呢。”媽媽看著我的秀發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,她把手中的針線放下,又好笑地說我像個呆子,我可不管,三七二十一蹦到媽媽面前要她幫我編辮子。也不知為何,這一刻的我總覺得心里好甜,也好舒服,媽媽的手每次都用力適中,并能很快把不聽話的頭發都收拾得井井有條。說實話,在我的記憶里,媽媽已好久好久沒幫我梳頭發了,真希望時間能停留,因為這道景好美,我不想被時間帶走這里的陽光。 聽,這聲音也美 一看天只下著蒙蒙細雨,為了方便些,我的懶性大發——不帶雨傘就向教室外走去。剛到操場上,便聽到有熟悉的聲音在叫我:“××同學,下雨了你怎么不帶雨傘呢?小心生病呀。”頓時覺得心里暖暖的,抬頭便看到了以前的生物老師。 也正是這一刻,我才發現原來她并不那么老,因為她的聲音一直是這么美。我笑了笑:“沒事沒事,我以后不這樣了。”此刻,若是時間能定格該多好呀?我不想被時間帶走這里的陽光。 嘗,這縷情更美 已經走上初三的軌道了,但這條道不會讓我們停留得太久,朋友間誰都不知別后幾時能再相見,所以彼此都在無形中學會了寬容,好朋友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愛跟我鬧脾氣了。她總愛天真地說:“要是能和你做一輩子的朋友該多好?我肯定每天早上都為你準備最好喝的牛奶。”可是……初三總是要畢業的,如果時光能讓我多享受一下該多好呀?我不想被時間帶走。 成長路上的陽光總是那么溫和,那么美,我的世界也因此而芳香四溢。 >>>更多美文:好文章
QW155CW58PKM14
踏輕胡椒鴨露營晚餐食譜 》如何快速準備野炊料理,露營也能吃得好踏輕洋蔥鴨適合戶外煮食 》露營料理計畫指南,從食材選擇到烹飪技巧